6月24日上午,欧宝综合app院长徐建安、党委书记吕春雷、党委副书记侯磊、综合办公室主任吕庆磊一行走访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与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院长常洪龙等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常洪龙对徐建安等人一行来到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走访调研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机电学院一级学科、本科专业、教学实验平台等情况。
徐建安表示,哈尔滨工程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都是国防特色鲜明的高校,双方为国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希望双方充分挖掘合作潜力,建立优秀博士人才引进基地,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
随后,双方就一流学科建设、本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同时,学院参观了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工业设计系部分实验室。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源于北洋大学、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和中央大学等当时众多著名高等学府的机械与航空制造等相关学科,汇集了南北两大工科学脉。在八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已为国防科技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培养输送了众多领军人物和科技人才。设有7个专业,其中飞行器制造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微机电系统工程和工业设计四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建设专业,工业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产品设计三个专业入选陕西省一流建设专业,在全国高校的机械类学院中名列前茅。现有教授63人、副教授99人,博士生导师94人,其中双聘院士4人,教育部特聘教授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9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防创新团队1个,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2个,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2个。学院建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基地,2个省部级实验示范中心;形成了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含2门网络精品课程),陕西省精品课程9门,建成了“国家精品课程”群。建有机械设计、舞蹈机器人、微/纳米小精灵等8个面向全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十一五”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居全国同类院系前列。学院以航空航天制造、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微机电系统技术为特色,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十三五科研经费到款超过6亿,成果转化超1.7亿元;在Nature子刊、PNAS发表论文3篇;3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或提名奖。学院建有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设计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等四个一级学科,其中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院建有12个硕士点、10个博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航宇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与增材制造装备技术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极端环境智能微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空天微纳系统、工业工程与智能制造、航空发动机先进制造技术等1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4个省部级产学研合作机构。学院承担了大批国家重要科研项目,重大科技成果突出。“十一五”以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8项。1项成果入选200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连续3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20年,张卫红、苑伟政两位教授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学院拥有航空宇航先进制造技术学科国家级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航宇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与增材制造装备技术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人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建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全英文国际化专业,与美、德、法、英、比利时等国建立了11个国际联合研究机构,并招收多国留学生。与法国里昂国立应用科学学院(INSA Lyon)、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签署“3+2”联合培养合作协议,每年选送优秀本科生到国外知名高校进行本硕连读培养。学院依托一流学科优势资源,始终贯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立足服务国家航空、航天及其他领域高端装备研制重大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际化视野、掌握智能制造多学科知识,在机械工程等领域引领未来发展的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