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学院已基本完成基层学术组织改革,我们在学校“三海一核”特色办学的定位是:船海特色学科的强基础,服务龙江建设的先行军。就业方面,学院是航空工业组组长单位,承担了学校航空类企业的对接走访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
学院领导班子深知做好就业工作是“六稳六保”的关键,切实将就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政联席会议每周研究就业议题,逐渐形成“第二议题”机制(第一议题是传达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学校文件及重要决策部署)。院长、书记亲自部署、靠前指挥。学院就业经费足额拨付,学科建设经费给予就业工作倾斜支持。结合学院基层学术组织改革,进一步明确系、所、支部书记等责任分工,其中教工支部书记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现已初步建立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基层学术组织负责人、辅导员、导师、班干部、家长等五级包保责任机制和联动机制。
二、广泛动员教师参与就业
学院深刻领会就业“四有三提高”精神,研究生重在就业质量、就业地域。首次召开全院教师就业专题全体会议,用三年数据为全体教师讲深讲透我们的学生特别是研究生,想去哪?能去哪?应去哪?去了哪?全院教师基本达成“学生是国家的战略资源、是学校的战略资源、是行业的战略资源”的思想认同,我们提出就业服务的“十大领域”:即服务船海行业、服务国防科技工业、服务海军、服务龙江、服务哈工程、服务烟青琼、服务机电学院、服务导师科研、服务高等教育、服务艰苦地区等,真正把我们的学生送到祖国需要、船海行业需要、龙江需要、学校需要的地方。教师真正以育人促提升、以科研推发展、以人脉帮推荐、以情感留身边。真正“送上马、扶一程、勤跟踪、处感情”。截至5月17日,研究生174人,就业率98%,毕业生主要去往中船集团、中国航发、航空工业、航天科工、中国兵器、中国电科等,服务“十大领域”143人,占比80%。
三、促进本科生升学与就业有效衔接
学院始终坚持人才培养规律,即大一抓学风,大二抓学风、科创,大三抓科创、升学,大四抓升学、就业,始终将本科生就业重点放在升学上。
保研方面:深入分析五种保研类型规律,即学优保研、服务国家战略保研、个性化保研、“2+2”保研、支教保研,多措并举向学校争取保研资源。2021年,我们“2+2”保研4人(全校18人),创历史新高;个性化保研2+3人,其中3名学生是经学校科技创新答辩争取的保研;支教保研1人,这名学生是我们在校团委培育的。2021年,机电学院学生保研62人,保研人数有提升(去年57人);保研本校研究生24人,同比增长71%(去年14人)。
考研方面:考研前,认真分析近3年考研数据,编制《2021届机电学院考研分析报告》,精准指导学生“量体裁衣”式报考研究生。2021年,报考研究生212人,报考率超过80%,其中报考本校108人,报考本校率超过50%。考研中,我们首次将学院的大会议室设为考研专教,学生集中学习研讨、相互辅导,辅导员进驻考研专教全程监督,严抓打着考研幌子玩游戏。考研后,副书记、辅导员点对点对接调剂同学,共有17名调剂成功。截至5月17日,升学率45%,比去年增长5%。
面对6月中旬学生即将离校实际,线下双选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们深刻认识到不用时期“谁着急”,为学生解疑释惑,树立“我要就业”而非“我被就业”。学院提前启动“就业冲刺”,主动对接哈飞、东安、704、江南造船、外高桥、浪潮等企业,开展线上招聘对接会10余场,邀请经管、人文、马院、智能等未就业同学参加,大三学生一并参加,取得一定效果。对于“二战”考生,引导其正确认识当前就业形式和明年考研趋势,引导学生“两条腿走路”,今年计划“二战”29人,已签约18人。对于落榜考生和尚未找到工作学生,主动发动各方力量,向哈电、中广核等重点单位推荐20余人;发挥教师力量,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推荐1人。截至5月17日,本科生321人,就业率80%,比历史同期增长12%。
四、充分发挥好行业就业组组长单位优势
学校近期印发《2022届毕业生“百日冲刺”就业攻坚行动实施细则》。根据学校工作分工,机电学院负责航空工作组,在5月中旬-6月中旬“冲刺阶段”,拟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做好深层次对接。学院已代表学校与商飞、成飞、沈飞、贵州黎阳等建立就业意向,已获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3项,下一步持续推进落实落地。
二是,邀请对口行业内单位开展线上招聘宣讲,特别是学校近年来签约集中的单位,如哈飞、航弹院、贵州黎阳、沈飞、成飞、商飞等,深挖企业用人需求,统筹招聘宣讲信息,组织全校未落实就业去向的同学参会,促进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有效对接。
三是,疫情好转后,第一时间推进实施访企拓岗,建立专项行动走访台账。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以洽谈就业、科研合作为切入点,每人走访行业企业不少于10家,为毕业生提供具有行业优势及发展潜力的就业岗位,同时配合就业指导中心动态更新用人单位名单。
四是,依托龙江工程师学院,以专业学位研究生入企、教师“沉浸式”入企、科研合作为契机,选优重点行业单位中青年骨干担任校外企业辅导员。相对固化就业辅导员,在企业建立辅导员工作站(之前,已与中航东安建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五是,充分挖掘行业组内校友资源。今年依托新生开学典礼,邀请中国航发哈轴董事长、93-732班校友马寒岩出席并讲话,为学生埋下服务国防、服务龙江的种子。疫情前,作为行业组组长单位,邀请马寒岩带队来校招聘,明确哈工程待遇同比“985”,取得了一定效果。下一阶段,继续跟进挖掘资源,拓宽学生就业面。
就业工作关系到国家的当下(就业率是红线),也关系到学校的未来(就业质量是黄线),明天我们能不能守住特色领域优势,关键看今天我们能不能将学生送到正确的地方,我们责任重大!我们要继续落实上级“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学校学院2022届毕业生有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