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3日下午,机电工程学院在61号楼3045会议室召开学院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成立大会暨新工科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会议。会议采用“主会场+分会场”视频会议形式召开,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耿敬、研究生院副院长程建华、本科生院副院长张红岩、本科生院教育评估与教师发展中心闫雪出席会议。欧宝综合app全体班子成员、各基层学术组织负责人、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成员线下参加会议,欧宝综合app全体教师线上参加会议。
会议由欧宝综合app副院长应丽霞主持。
欧宝综合app院长徐建安宣读《关于成立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的通知》并讲话。徐建安在讲话中指出,人才培养是学院的根本任务,学院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担负着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使命,中心要引领学院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也为老教师提供教育信息技术的支撑,助力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
欧宝综合app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史冬岩介绍成立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情况。史冬岩表示,中心会围绕学院教育教学中心任务探索教学新模式、新方法,解决教学疑难问题,提高课程课堂教学质量;会营造重视教学、潜心教学的文化氛围,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持续更新;会组织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
本科生院副院长张红岩在讲话中指出,教育部对教师发展、教师培训、教学能力提升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与要求,学校依据上级部门有关教育教学发展的精神推动教学改革与研究,布局校院两级的教师发展中心。机电学院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作为学校教师发展的分中心,它的成立对于学院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希望学院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围绕学院教育教学中心任务,以服务学生成长,提升教学质量为宗旨,坚持问题导向和持续改进,深化教育教学研究,打开新思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真正借助中心助力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支撑学院一流学科与一流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龙江工程师学院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程建华教授在讲话中指出,机械学科是通用基础学科,机电学院支撑着学校通用基础课程教学,作为2022年第一个成立教学研究发展中心的学院,在未来面临的压力与动力都将推动学院快速发展。从中心建设发展的角度,程建华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学科未来发展对教师和研究生导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深化研究生教育教育改革,推动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培养能力迈向更高层次和水平。二是研究生课程教学在深度和难度等方面与本科生都有很大的区别,中心建设中要紧跟研究生教育水平和风向标,立足自身实际,做好研究生教学研究和导师培训。三是从社会服务角色来看,大学、学院和团队都承担了服务龙江的责任,学院应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扎实推动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改革。
欧宝综合app党委书记吕春雷指出,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学院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要努力推动学院教书育人理念更新和技术革新,着力推进课程改革,推动课堂革命,建好质量文化,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提供帮助,提供资源。
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耿敬作《夯实新基建托起新质量深入推进新工科建设》的主题报告。对新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三点看法:一、工程教育应当顺应时代变化。中国的工程教育支撑着国之重器的建设与发展,于变局中开新局,对人才的需求要比以往更为迫切,优秀的工程人才需要接受一流的工程教育,提升教育质量要抓整体质量,抓服务质量,抓成熟质量,这是我们高等教育要进入世界第一方阵的一个基本条件。时代要求工程教育加强基础学科的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的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努力推进新工科建设,加快培养人才。二、课程改革应当抓住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新工科课程改革需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做到知识结构的交叉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知道自己的教学内容,更应当明确应当以怎样的手段进行传授,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革命要求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抓住信息技术发展的机遇,通过线上线下混合、互动翻转课堂等方式,真正做到将新手段应用于教学中。三、人才培养的新基建,出发点聚焦于新工科能力的需求。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是希望能够他适应和引领时代的变化,能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能适应创新与跨界整合,这需要学校抓专业、抓课程、抓教材、抓技术、抓教师,从这五项新基建做起,落实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任务要求。耿院长还解读了学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和2022年本科人才培养重点工作任务,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新要求,为学院新工科建设指明方向。
在新工科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会议中,欧宝综合app教师分别就研究内容作新工科建设专题报告。
史冬岩教授以《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基础课改革之思考》为题,就新工科下的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介绍了她在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上的经验与思考。
宋得宁老师以《基于跨界课程构建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为题,介绍了他在跨界课程构建方面的思考与探索。
商振老师以《新工科建设中的“大设计”》为题,介绍了“大设计”理念的内涵,并通过案例分析大设计观和系统思维能力如何在新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作用。
杨志勋老师作了题目为《新工科背景课程建设的思考-创新思辨,科技素养》的报告,从大学生创新思辨、科技素养培养的角度,分享了对面向新工科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思考。
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李广军教授作了题目为《一流课程的建设及申报》的报告,分享了他在一流课程的建设和申报过程中的宝贵经验。
罗阿妮老师作了题目为《乐于学,谨于师》的报告,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分享了以学生乐学为主的教学实践。
郑金兴老师作了题目为《“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报告,介绍了“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思路和举措。